“四叔,原来你早已从朝鲜回来了!现在我们终于知道四叔没有葬在朝鲜,而是在泰州,我会带两个孙子每年去祭拜一下,让他们知道家里有一位祖辈是英雄,他为保家卫国献出了生命……”6月12日,“70年·70人”志愿军英烈专题寻亲跨省行动第二天,记者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董家街道董家村见到了抗美援朝志愿军亲属吕素栋。
(资料图)
多方资料求证、层层缩小范围、现场田野调查,寻亲团队确认,董家村村民吕素栋正是泰州海陵区凤栖园抗美援朝英烈70人合葬墓中“吕安明”亲属,而“吕安明”实为“吕安敏”。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向记者证实:这是70名英烈中第8位找到亲人的志愿军战士!
“70年·70人”志愿军英烈专题寻亲团队在济南市历城区董家街道董家村与吕安敏英烈亲属合影。高鑫 摄
一本英烈名录,锁定“董家村”
泰州海陵区凤栖园70名志愿军英烈合葬墓的墓碑上,有一名字“吕安明”。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褒扬处副处长张华说,退役军人事务部主管的烈士褒扬工作政府门户网站——中华英烈网,是查找英烈信息最权威、最常用的渠道,在该网站查找“吕安明”时,无一对应。
“根据之前的寻亲经验,我们发现,当年墓碑抄录时别字、错字情况很多,英烈名字往往会讹传为读音或笔画相似的字。”张华说,他将英烈名字中的“明”替换为“名”“民”“旻”等读音相近的字,不断重输查找,发现一位叫“吕安民”的烈士与“吕安明”为同一人的可能性较大。
中华英烈网显示,“吕安民”烈士籍贯为济南市历城区,牺牲、安葬地点均为朝鲜。“这说明这位烈士确实是因抗美援朝战争牺牲,但当年很多未能找到遗骸的志愿军烈士,最后都被标注牺牲在朝鲜。”张华认为,这位“吕安民”的信息值得进一步挖掘、核实。
今年4月下旬,正当张华联系济南市历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寻访时,一位名叫张红琢的河北唐山寻亲志愿者主动找到了张华。“我在网上看到‘70年·70人’志愿军英烈寻亲活动的消息,特地去外地跑了一趟,查资料、访烈士陵园,想给寻亲增加点信息。”张红琢说,他在山东省图书馆翻看《历城县革命烈士英名录》时,发现了一位叫“吕安民”的烈士名字与“70人”墓碑上的“吕安明”很像,这本名录记载吕安民烈士详细籍贯为“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董家镇董家村”。
从一个区到一个村,随着寻亲队伍不断壮大,寻亲范围也在不断缩小,定位愈发精准。6月12日,寻亲队伍来到位于济南市历城区董家街道的董家村,开展详细走访。
三位“吕安民”,究竟是哪位?
“据我所知,我们村叫‘吕安民’的有两个……”6月12日上午,董家村村委会,寻亲团队与村里6位知晓“吕安民”情况的老人深入交谈。其间,73岁的陈光友告诉记者,村里有2个叫“吕安民”的人,一个曾在青岛生活,一个曾在四川山区生活,他们虽都已去世,但亲属还都能联系上。陈光友一一拨打了他们的电话。
“70年·70人”志愿军英烈专题寻亲团队在济南市历城区董家街道董家村村委会与老人交谈。高鑫 摄
电话挂断不久,青岛“吕安民”的侄子吕素强就来到村委会。“我叔叔叫‘吕安民’,在抗日战争期间当过八路军,但没参加过抗美援朝,2016年去世的。”吕素强说。
通过拨打四川“吕安民”的亲属电话,陈光友得知这位“吕安民”参加过四川的三线国防工程,“造过原子弹”,但同样没有参加过抗美援朝。
“你们说的这个‘吕安民’,会不会是吕安泗的弟弟?”76岁的吴业福说,他认识一位叫“吕安泗”的同乡,其弟就姓吕名安民,字劲臣,当过兵,还上过朝鲜战场。吕安泗早已去世,寻亲团队便把重心放在寻找吕安泗亲属上。有人提议,可以通过翻阅族谱查找。
董家村党委成员吕卫东保管着一本《吕氏族谱》,寻亲团队翻看发现,只写到第13世再无后人……
董家村党委书记吕军表示,他知道一位叫吕素栋的老人,家中保存的族谱比较完整,便拨打吕素栋电话,并顺便问了对方是否熟悉一个叫“吕安民”的人。
“吕安民?那是我四叔啊!”电话那头传来令人激动的声音,但吕素栋接着说:“四叔早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
四叔原来牺牲在泰州
在寻亲团队的热切期盼中, 74岁的吕素栋带着一本厚厚的族谱来到村委会。记者翻看族谱,看到族谱从三世记录起,吕素栋的父亲吕安泗、四叔“吕安敏”为第20世,“吕安敏”名下标注“抗美援朝烈士”。“‘敏’和‘民’在山东话里发音非常接近,当年抄写时很容易出现失误。”吕军说。
“我四叔是第一批入朝作战的志愿军战士,牺牲在《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前后。那时双方已商定停战,但美国鬼子不守信用,还在偷偷搞破坏。当时我四叔和另外两名战友,负责守卫一段铁路,美国鬼子就藏在附近的草堆里,用迫击炮偷袭,我四叔和战友不幸负伤,我四叔伤势最重,被炸断一条腿,后来被送到医院治疗……”吕素栋说,四叔牺牲时,自己才五六岁,关于四叔的故事很多是听家中长辈讲的,而长辈的信息则来源于从朝鲜战场上回来的乡邻。
吕素栋(右侧)。高鑫 摄
吕素栋还说,四叔和战友入朝作战时骑着部队配发的骡子,但在美国人的严密封锁下,志愿军的供给无法及时送到,他们只好把作为运输工具的骡子杀掉充饥。
“四叔一去抗美援朝就是三年,这期间家里没有收到过一封信,他牺牲之后,部队来了一封信。家人一直以为他牺牲在朝鲜,考虑到路途太远,这么多年一直没去找他的墓。”据吕素栋回忆,吕安敏曾是铁匠,参军前给家中侄女留下一支钢笔,他牺牲后,家人曾经获赠一枚抗美援朝纪念章,但由于年代久远,纪念章、钢笔都已找不到。
“中华英烈网上,名字叫‘吕安ming’或‘吕安min’的抗美援朝烈士,只有籍贯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的‘吕安民’。其次,《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是在1953年,吕素栋提供的吕安敏牺牲时间与中华英烈网‘吕安民’的相关信息基本契合。亲属还明确回忆出吕安敏在朝鲜战场受重伤回国医治,这也与病逝于泰州第八康复医院的吕安明情况对接吻合。可以判断,济南市历城区董家街道董家村的‘吕安敏’正是合葬墓中的‘吕安明’。”张华说。
点击图片,进入“‘70年·70人’,帮志愿军英雄‘回家’”应用平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金亦炜/文 高鑫/视频、图片
通讯员 王旭崟
编辑: 刘霞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方空调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